新能源价格战要结束了吗?
发布时间:2023/5/26 17:06:45   点击:

01

价格战结束仍为时尚早

自去年11月开始,碳酸锂价格一路暴跌,特斯拉宣布国产车型全系下调售价,新能源汽车价格战正式打响。

2023年伊始,特斯拉再次强化降价力度,同时,包括小鹏、零跑在内的多家新能源品牌快速跟进;3月上旬,以东风集团大规模降价促销为关键节点,中国车市的价格战加速由新能源车向燃油车蔓延,短短几天后的3月中旬,吉利、大众、现代等一众主流车企纷纷跟进与强化价格战;

4月初,价格战再次升级,由在售车型向新车领域渗透,大多新车选择“低价上市”,部分新能源车型甚至低于同级别燃油车;

但随着五一节后碳酸锂价格的企稳,特斯拉两次上调车型售价,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战似乎已经接近尾声?

现在谈论价格战结束仍为时尚早。

碳酸锂价格的上涨只是阶段性行情的反映,究其根本,此次新能源汽车价格战的持续爆发更多受到供需影响。

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“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”显示,今年4月,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60.4%,已超过50%的荣枯线。

加之,国家将于7月1日正式施行国六B政策,车企需要赶在这个节点之前,把库存中的老标准车型处理掉。换句话说,今天疯狂降价、巨额让利的“神车”,大多都是积压许久的库存车。

而且,新能源车与燃油车之间竞争激烈,从卷性能、卷技术蔓延至卷价格。

当造车新势力带着电动车跑步进入汽车市场,将汽车改造成一件更便宜、更有科技含量、更大众化的新消费产品,燃油车过去数十年建立起的销售护城河正被一点点击垮。

不过,新能源车虽然还在保持增长,但也过了飞速发展阶段,增速放缓。

故而,在市场规模既定情况下,无论是惨遭碾压的传统车企,还是增速回落的造车新势力,都走上了“以价换量”的老路,相互挤压对方市场。明知严重的价格战是饮鸩止渴,却“不撞南墙不回头”,概因中国汽车产业已经走上了行业整合出清的必然之路上。

历经以市场换技术之后的野蛮生长,中国汽车产业的关键词已从“增长”变为“分化”。

数据显示,2019年中国汽车市场存在222个汽车品牌,全球最多;而到了2022年时,虽然整体数量减少75个,但仍位居全球第一。

其中真正销量好的仅有30家左右。而且,品牌销量前15名的车企占据了国内汽车总销量的70%,排名15—30的车企则占据了剩下30%市场份额中的绝大部分,很多末端品牌,目前基本已经名存实亡!反观国外,真正意义上的车企数量基本是个位数。

雪上加霜的是,为降低购车者的实际购车成本、提升新能源汽车市场接受度、助推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这一延续了13年的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政策也在今年年初正式取消。

过去各家车企凭借着政策红利获得了快速发展的动力,一路高歌猛进。如比亚迪单2021年就获得新能源补贴收入合计58.67亿元,是其全年净利润的近2倍。

除此以外,乘联会已经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合并蓝牌、绿牌的建议,并且预计未来两年将成为现实。

从行业发展大趋势来看,降价潮背后,是整个汽车行业格局的重塑,也开启了中国汽车的血洗之路。这也意味着缺乏内核竞争力的车企将面临率先出局的命运。